正确理解家庭教育,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

时间:2024-10-08 10:44:01
正确理解家庭教育,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

正确理解家庭教育,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,想要让孩子优秀,首先父母要做好自己,树立好的家风,下面看看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?

正确理解家庭教育,才会重视家风

理解了家庭教育,自然会重视家风

如何才能唤起家庭重视家风?这需要父母首先理解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。

成为父母,对于任何一对年轻人来说,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。这就好像是我们本来一步一步地好好走着路,突然面前出现了几十阶的台阶需要跳上去一般。如果准备充分,这次“跳跃”可能会比较顺利,但如果都没有意识到“台阶”有这么高的话,真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。

因此,提及家庭教育,周永琴老师首先希望父母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,而且知道这种教育和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的本质不同。她认为,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,是教孩子如何生活,是培养一个有良好品行的孩子;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,是让孩子拥有知识。因此,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意义,方法也不同。这两种教育虽然会有交融之处,但侧重点肯定不同。如果将二者混为一谈,或相互颠倒,就会事倍功半,大大降低教育的效率。

但不幸的是,现在太多父母以为的家庭教育,就是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,是配合学校把孩子的成绩提高。这些父母就是还没有做好准备的父母,可能会在家庭教育这个“高台阶”面前受挫。

周永琴老师提到,在理解和明确了家庭教育的目标之后,父母才会意识到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。因为想要达到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——让孩子有良好品行,有幸福的生活,就和一个家庭从小给孩子立什么样规矩有关。而家规,就是家风形成的基础。

家风,行为举止中见“真颜”

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风貌,但是却呈现在日常生活的中一举一动中。

家风是门风,是一个家庭的脸面。你给别人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样子,就代表你的家是什么样子。家风很有辨识度,是家族的精神容貌。虽然每个家庭成员的个性不同、职业不同,甚至之间也有矛盾和争吵,但是一但走出家门,让人看到和感觉到的家风就是有非常一致的。

周永琴老师说,这貌似很神奇,但说透了其实也简单:就是因为家庭成员在家风熏陶中,做人、做事的规则、规矩是一样的。这些规矩都表现在一个人最日常的、最不经意的行为举止中。

中国人讲家有家规,国有国法。家规就是家风形成的必然条件,它的合理性和所达到的高度,有助于一个家族最终形成自己的精神容貌。当家规行之于书面的时候就形成家训。周永琴老师说,在大多数普通人家里,都有规矩,但还没有形成家训。

比如很多老北京人家就有很多规矩:吃饭的时候大人没上桌,小孩不能动筷子;吃饭时不能吧唧嘴;吃饭饭后筷子要摆好不能随便丢等。如果孩子在家庭中一向遵守这样的规矩,就会形成习惯,在外时也不会轻易改变。不说谎、不骂人、勤俭节约、尊老爱幼、不好逸恶劳……都是家规。

周永琴老师也提到,很多传统的家规或家训,也许从今天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已不再适用,比如二十四中的某些愚孝,那么完全可以去除或改善。但她认为,家庭中绝对不能没有规矩,孩子必须在一定的规矩中长大。自由和规矩,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相互排斥,而是相互依存。家庭有规矩,也就形成了初步的家风,孩子也就“有矩”可依。

家风传承和家庭教育的真谛

让孩子守规矩,自己先得遵守。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!

家规是由长辈制定,长辈必须自己严格遵守才有效,才能形成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的家风。而同样,当父母对孩子期待甚高,希望孩子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时,能否自省自己是不是那样的人?反过来说就是,父母是什么样的人,孩子很容易有样学样。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真谛。周老师自己的育儿故事,对此是最好的诠释。

周永琴老师家的孩子江舟就是典型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:从小学习成绩优异,从北京市最牛气的重点中学重点班,到考入北京大学当年最牛专业,从没上过任何课外辅导班。男孩子小时候都淘气,但江舟当时最受不了的淘气后的惩罚就是不让上学、不让写作业!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大庆,江舟是国庆晚会上站在军乐团和合唱团之前领唱国歌的那个孩子,但第二天,他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,依然和往常一样挨家挨户给楼里的订户送报纸。他是被徐惟诚部长撰文在《北京日报》上称赞过的那个“通情达理”的孩子……

这样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?他的妈妈——周永琴老师的答案一向非常简单:我们就是这样的人。我们怎么做,孩子就是怎么学。

周老师说她和爱人回家之后,除了做家务就是看书、继续工作,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,所以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程度无需多说,都是自觉形成。她和爱人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,遇到的“大人物”很多,但他们从来都是以正常的工作心态处理,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特殊、多么了不起,所以儿子自然从小到大自然也是宠辱不惊。全家人都热心、善良、乐于助人,也成为一种家风,让江舟小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“小雷锋”,至今也是位古道热肠、社会责任感极强的理想主义者。

良好家风,更需要良好社会氛围的滋养

家庭教育面临困境时,父母也有很多无奈,也不是该承担全部责任的人。社会有责任给家庭教育有力的支持和帮助。

周永琴老师作为社科院的学者,对于家庭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甚为透彻和深刻。

她提出,在过去的时代中,家风也好,家庭教育也好,是家庭和父母可以掌控度更高的。父母可以选择让孩子知道什么,不知道什么,以及在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。但是在这个信息过于发达的时代,孩子收到的信息不再是由家庭、父母精心筛选之后给他们的,而是从任何地方都能获得。大量的信息,有很多并不适合尚未有辨别能力的孩子,也使家庭教育面临很大的困境。
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当年孟母三迁,可以躲开不好的邻居。但是现在,哪个“孟母”,能轻易躲开真人秀、王者荣耀和朋友圈呢?所以,周永琴老师认为,现在的家风传承和家庭教育,不仅需要父母比当时孟母还要努力,更需要整个社会风尚的改观和提升。

家庭和社会,本来就是相辅相成,相互推动向前发展的。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,如果家庭教育成功,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;但如果社会氛围能高尚和谐,家庭教育和家风的建设、传承自然也会得到更多滋养与助力。

《正确理解家庭教育,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